VISA是什麼樣的公司?
打開錢包,拿出信用卡、借記卡或者是預付卡,一般上你都會看到Visa和Mastercard的標誌。這些卡我們刷得多,幾乎天天都在用。可能有很多人以為這些卡是Visa或者Mastercard所發行的,但其實我們欠的卡債和Visa一點關係都沒有,負責的是發卡的銀行和機構。那麼,Visa和他們到底有什麼關係?它在背後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
VISA是什麼樣的公司?
「Visa is the world’s leader in digital payments.」這是Visa 2019年財報裡關於公司的簡介,說明了公司是全球數字支付領域的領導者,而不是我們一般上以為的銀行或者金融公司。傳統上,信用卡行業的運作流程涉及了四個範圍:發卡行(Issuers)、收單行(Acquirers)、商家(Merchants)和消費者(Account Holders)。發卡行(Issuers)是發出信用卡或者借記卡給持卡人的銀行,給消費者信用額度(credit limit)的,而收單行就是提供刷卡機或POS機的銀行。
白話一點來說,假設我是消費者,跟大眾銀行(發卡行)申請了信用卡,然後去星巴克(商家)消費刷卡,店裡面使用Maybank(收單行)提供的刷卡機。作為收單行的Maybank就會把這筆交易資料傳送到大眾銀行做授權驗證,確定這張卡有效,再把信息傳送回到刷卡機,確認交易。在整個交易過程中,Visa和Mastercard扮演中間人角色,銜接了發卡行、商家、收單行之間,負責為商家和銀行清算每一筆交易,方便他們授權交易。交易的每一筆虛擬現金流,都會經過Visa建立起來的可以聯通全球的支付處理網絡VisaNet。因此,Visa屬於信用卡組織,處理的是隱形的現金流動,不需要提供信用額度,所以和銀行相比,它不需承擔信用風險。
當然,隨著整個支付生態系統的不斷發展,Visa的核心業務也作出了演變。除了傳統的商業支付解決方案(Business Solutions),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信用卡(Credit Card)、借記卡(Debit Card)、預付卡(Prepaid Card)和全球ATM(Global ATM)的清算服務以外,Visa借力移動網絡和5G技術推動數位支付服務,發展了包括Tap To Pay、Visa payWave等非接觸式支付方式。消費者只要拍一拍卡或是使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付款。Visa的感應性支付也和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和Microsoft Wallet等等攜手合作打造全新的數位支付體驗。當然,Visa的合作對象也不再侷限於銀行,而是拓展到科技業、金融科技業、政府及非政府組織。
在電子商務的趨勢下,Visa也順勢進軍電商市場。現有的電商產品包括了個人資料保密性更高的Visa Token Service,在全球100個市場,有超過4.1億的Visa Token在流通。Visa也推出Click To Pay服務去優化整個網絡購物體驗。
我們也可以看到Visa有新的現金流支付,從原本的Consumer to Business (C2B),大膽開拓了包括Business to Consumer (B2C)、Person to Person (P2P)、Government to Consumer (G2C)和Business to Business (B2B)的付款流程;第二,推出Visa Direct實時支付方案,從發薪水、跨境匯款到保險索賠都可以做到直接付款到銀行賬戶或者卡的速度;第三,則是在2019年7月併購Earthport這個全球最大的獨立賬戶結算所(ACH)網絡之後,Visa成功掌握全球88個國家99%有銀行戶口的人口,也讓客戶可以通過Visa向世界各地的銀行戶口發送和接收資金。結合前面提到的Visa Direct,國際間的資金流動會更快速和安全。整個支付生態系統的拓展,讓Visa可以觸及到更多元的市場,甚至因此成為數字支付市場當之無愧的一哥,業績又怎樣能不節節上升呢?
VISA是怎麼賺錢的?
不過,Visa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Visa的主要收入來源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服務收入(Service Revenues)。這是當消費者使用Visa卡時,Visa根據刷卡金額(payment volume)去跟銀行收取的服務費。越多人刷卡,刷的錢越多,Visa賺到的服務收入自然就會越高。比如說,一支iPhone帶來的服務收入一定比一杯星巴克高。而且當商品因為通貨膨脹而調高價格時,Visa賺到的服務收入也會相應提高。以2019財政年來說,總營業收入(Gross Revenue)是292億美金。服務收入這個部分達到了97億美金,佔總營業收入的33%;
第二,資訊處理收入(Data Processing Revenues)。前面提過,Visa會為每筆交易提供授權、清算、交割等服務,而Visa就會根據所處理的「筆數」和銀行收取資訊處理費用了。意思是刷卡的次數越多,Visa從這一塊賺到的錢也越多。2019年,這個部分的收入達到103億美金,佔總營業收入的35%,也是貢獻最多收入的項目;
第三,國際交易收入(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Revenues)。簡單來說是消費者在海外消費刷卡時,Visa會徵收的海外交易費用。2019年,這個部分的收入達到78億美金,佔總營業收入的27%;
第四,則是其他收入(Other Revenues)。主要是不屬於前面三個項目的其他收入,包括Visa附加價值服務、使用Visa品牌的許可費和賬戶持有人服務的費用等等。2019年,這個部分的收入達到13億美金,佔了總營業收入的5%。注意,以上數據為Visa Gross Revenue的部分。
作為投資者,我們在關注Visa的收入表現時,還要注意客戶提成(Client Incentive)這個部分。這是Visa獎勵客戶,也就是銀行努力經銷Visa產品所付的獎勵和回饋,屬於Visa主要的運營支出。它的存在,是為了維持公司繼續長期運營,以及可以提升公司營業收入。2019年,Visa付了62億美元給它的客戶們,回饋數額之高令人咂舌。扣除掉這筆支出後,Visa在2019年的淨營業收入(Net Revenue)為230億美元。
2019年財報顯示,4個收入來源在每一年都有所成長,當然客戶提成也是跟著往上升的。從地域性來說,國際市場的營業收入超過美國本土市場,達到127億美元,美國市場的營業收入則是103美元左右。
再深入看一點Visa的財報數據,會有其他更有趣的數字。2019財政年,Visa的交易金額(payments volume)達到了8.8兆美金,通過Visa網絡的交易筆數達到1380億筆,發出了34億張卡。從GAAP準則來看,2019年的淨營業收入(Net Revenue)是230億美元,比上一年的206億美元成長了11%。淨利潤(Net Income)是120億美元,比上一年的103億美元成長了16%左右。運營支出(Operating Expenses)則是接近80億美金。
同時間,Visa也發佈了非GAAP準則的數據,這是管理層根據公司實際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後發出來的第二份數據。經過調整後的運營支出是76億美元,淨營業收入保持不變,而淨利潤則是上調到123億美元左右。至於管理層做了哪一些調整導致這些關鍵數據有落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Visa的財報。
股價跑贏標普500指數
從2008年3月上市以來,Visa足足成長了超過12倍,從IPO每股44美元一路走高到2015年初每股接近250美元。當時因為股價過高,新投資者不容易買進,Visa管理層便宣布將股份1拆4(Share Split),在2015年3月18日正式配發新股。
2015年3月19日,Visa恢復交易後,每股降到66美元左右。在往後的5年間,Visa一直保持上漲趨勢,每股已經達到205.99美元左右,成長了205%。從長線來說,Visa自上市以來股價足足成長超過1100%,現在市值高達4425億美元!甚至在過去5年,Visa的股價也遠遠跑贏美國標普500指數(S&P 500 Index)!
未來成長與風險
以現在的信用卡和數字支付市場來說,Visa佔據了市場龍頭的位子。雖然頭號對手Mastercard這些年來的表現也挺不錯的,後面還有American Express在競爭,但是不管是交易金額(payments volume)、交易筆數(total transactions)和發卡數(cards),Visa都遙遙領先。唯一一個要擔心的,是中國銀聯這個潛在對手。目前,中國銀聯只專攻中國境內市場,海外的業務不在他們重心。不過如果未來中國銀聯決定在全球信用卡和數字支付市場分一杯羹的話,對Visa的威脅性不可謂不大。
以當前的發展來看,Visa未來的成長動能十分讓人期待。從經濟護城河的角度,Visa有非常紮實的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的實力。Visa在市場上已經有60年歷史,前身是1958年由Bank of America成立的BankAmericard Credit Card Program。它的支付處理網絡遍佈全世界,幾乎可以說有信用卡和數字支付的地方,就有Visa的標誌出現。這種強大的通用性和網絡效應,不是隨便一個新競爭對手就能夠取而代之。入門的門檻太高。畢竟要構建一個支付處理網絡需要大筆資金,而且銀行、商家和消費者都習慣了Visa的服務,就算不是Visa,也還有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JCB和Diners Club等等次要選擇,他們的地位無可撼動。
走過一個輝煌十年,下一個十年Visa是不是依然能夠保持出色的表現?無現金社會的趨勢,是很多投資者的首要顧慮。無現金社會趨勢,彷彿對Visa這種信用卡組織帶來嚴重性威脅。不過, Visa本身已在積極發展數字支付市場。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各種電子錢包的出現,只是取代了現金和還有信用卡這張塑料卡。實際進入任何一個電子錢包,你會發現每次儲值,基本上都會運用到VISA或者Mastercard關聯的信用卡和借記卡。Visa的存在反而保證了數字支付和無現金支付的順利進行。而且Visa也可以通過每次電子錢包儲值收取服務費。就算到最後,現金真的被廢除,電子錢包每次交易的授權和清算,都依然需要依賴Visa和Mastercard這些組織來協助。所以說,無現金社會反而是Visa一個非常巨大的成長機會,可以說它是最大的得益者之一。
從現金轉換到卡片,到電子錢包,會出現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安全性」的問題。資料處理的安全性、反詐騙的問題,信息保密的程度和網絡安全一直都在考驗著Visa。今年1月初,Visa宣布將以53億美元收購美國初創公司Plaid。Plaid是一家對資料安全有強大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它對許多資料加密和認證安全性甚至超越了很多領先科技公司甚至是銀行所採用的產業標準。所以收購Plaid讓Visa能夠進一步保護用戶的資料,讓他們安心而安全地使用各種電子交易。同時,Plaid系統可以讓用戶安全地將銀行賬戶連線到不同的支付app進行資金的轉移。它有超過2千萬名消費者帳號。收購Plaid,就等於Visa得到了一個龐大的客戶群,也為Visa打開了更廣泛金融服務領域,可以擴大服務範圍。
除了安全性問題,政策風險也是一個考量。Visa是數字支付產業,涉及到金錢的交易自然就會較為敏感,會受到不同國家法規的限制。有些國家甚至會對這種國際的數據處理和清算組織有一定的市場限制,像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泰國和越南,都傾向於使用本地的交易系統和數據處理上,不希望數據外流出去。譬如中國有了銀聯,Visa一直都沒有辦法真的去打開中國市場這塊大餅。
結語
Visa的營業收入表現和經濟大環境有密切關係。畢竟經濟景氣好,消費者的消費金額、交易筆數和海外交易越多,Visa賺到的錢也越多。但是景氣不好時,消費意願下滑,就會影響到Visa的生意。從2008年上市到現在,Visa走過了一個非常輝煌的十年。但是下個十年是不是還是能夠一樣出色?這個就留給時間告訴我們吧!!
声明
“百股经”是一档由【全家私房钱】及【 VI 中文 】打造的一档专门解剖和分析指定上市公司与其股票的网络影片系列,内容主要分享与公司创业背景、营运特色和创业风险等等。
虽然影片的内容是与股票相关,但影片中所提供的资讯与信息仅供参考,并非商品推荐认购。因此,若您依据本影片系列的内容采取行动而导致任何损失,无论直接或间接,本制作一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哦!
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