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员没告诉你的事:商誉

为何公司总是会“买贵”了?
Hogan_jooymedia, 股市投资股票分析员4 years ago

和我们认识的公司品牌不同,以会计的眼光来看,当公司用高于净资产(Net Asset Value)公允价值的价格来收购另一间公司时,这个差价就是商誉。而且,这笔金额将会记录在买家的资产负债表里。

商誉的价值并不会增加,反之,商誉的价值是需要进行年度减值测试(annual impairment tests),来看看是否有必要往下调整。如果商誉的价值减少了,公司就需要在损益表中,记上一笔商誉减值开销(impairment of goodwill)。以TexCycle为例,公司的年度减值方式可以在年报的第98页附注16找得到。

当收购价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就会出现负商誉(negative goodwill)。


为何公司总是会买贵了?

有些公司的价值并不体现在有形资产里,例如品牌。在这种情况之下,出钱收购的那一方往往需要支付高于有形资产价值的价格来买下对方的公司。除了品牌,无形资产也包括了技术、专利,甚至是产品的专属权等等。

或者,“买贵”纯粹只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以此为例:A公司是一间投资控股公司,坐拥1亿令吉现金。A公司打算用这1亿令吉来买下B公司,不过B公司的净资产只值得8,000万令吉。这样一来,A公司就需要在它的资产负债表里记上一笔价值2,000万令吉的商誉。在收购前,A公司原本拥有1亿令吉的资产,收购后却跌至8,000万令吉。仅仅是因为A公司的出价高于B公司的净资产。

这种“买贵了”的惨剧在商业世界里可说是屡见不鲜,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时代华纳(Time Warner)收购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而产生的价值1,000亿美金的商誉,没多久就被注销(write off)了。

和理论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商誉不一定能够带来实际好处。

因此,投资者需要对商誉多加留意,因为有些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是有一笔数额可观的商誉。一旦这些商誉需要被减值,就会直接拖累公司盈利。除此之外,商誉是非现金项目(non-cash item),也是非核心项目,所以大家可以在计算核心盈利时做出调整。不过,大家还是要对庞大的商誉格外警惕,因为很可能(只是可能)收购了白象业务。

译者注:

“白象”一词源自于暹罗王故事。话说,由于白象的饲养成本很高,而且没有什么实际回报。因此,暹罗王会把白象赠送给他厌恶的对象,接收者往往因为高昂的饲养成本,最后家破人亡。来到现代,“白象”一词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用语,用来指那些昂贵但又没有实际用途(就连炫耀都不行)的工程计划以及业务。